April 2022

Categories
news news news

暫停面授課堂影響親子情緒
4個方法助孩子保持身心健康

新冠肺炎爆發第五波,政府再次宣布暫停面授課堂,小朋友重返校園遙遙無期。家長除了要處理子女的在線學習外,更要留意網課為小朋友帶來的情緒影響。而部分家長亦同時在家工作,一家人困在家中,磨擦驟生,親子情緒健康都大受影響。

近日有研究顯示,近25%小朋友達到臨床水平的焦慮和抑鬱,而因疫情劇減的戶外活動和社交聚會,正是其中一個兒童心理狀態變差的原因。我們了解到家長可能會對在家進行在線學習或在家工作的安排感到擔憂和困惑,希望以下的4個方法能給多家長們一個參考,了解如何應對網課帶來的問題及幫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1. 建立常規設定:每天恆常時間表

家長們可以先在家中建立一些常規讓自己和子女暫時抽離工作和學習,放鬆一下。在建立常規時可以加入一些動態活動舒展身體,例如跳繩和兒童瑜伽。我們也可以加入遊戲以增加趣味和親子互動,例如一起唱歌、跳舞師砌積木等。通過建立常規設定,我們不僅可以在家中建立一個固定時間表,讓孩子們可以在學習以外,有固定活動,減少他們對網課的不安,家長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更了解孩子和增進親子關係。


2. 舉辦網上社交活動

網課的另一個問題是阻礙了孩子的社交發展。學校是讓孩子發展社交的媒介,除了結交新朋友,孩子也可以透過擔任不同角色去學習不同社交技巧。在網課期間,除了結交新朋友較以往困難,在禁止社交聚會的情況下孩子們也較難加深友誼。所以我們建議舉辦線上活動,例如線上生日派對及線上遊戲等來增加孩子們在之間的互動。適當的線上活動能補足因疫情而失去的互動,也能讓孩子們更容易在線上認識朋友及增進友誼,在網課期間互相支持及鼓勵。


3. 加入家長靜觀互助小組

要孩子維持良好心理狀態,除了孩子自身,家長亦有很大影響。所以要協助孩子,家長們首先也要擁有健康心理狀態。家長不但可以透過互助小組相互支持,還可以分享不同靜觀教養技巧,用不同方法去協助孩子們應對網課安排。

其中一個靜觀教養練習是呼吸空間,孩子們在深呼吸的時候,可以引導他們去冷靜自己及用天氣去描述自己的情緒,家長可以透過天氣描述例如晴天、陰天及多雲等,去了解孩子的心情,恆常的練習也可以讓孩子的情緒更為穩定。家長們不僅可以透過互助小組分享自己育兒上的難處,也能汲取其他家長們的經驗和建議去幫助子女,及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互相扶持。


4. 在危難中的「機會」

在不能預測以及多變的環境中,人的成長總會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困難。我們希望下一代在溫室中長大如小花一般,還是像這一代的小孩子,成為暴風雨中的堅強小草呢?家長們可以透過靜觀的呼吸練習,在風雨中找到一份安穩,默想在這兩年的艱難時刻,孩子們最大得着與成長是甚麼呢?資訊科技的能力、自理能力、堅韌性(resilience) 及照顧弟妹的愛心等等。可能還有更多是我們沒有留意到的正面改變。

總括而言,家長們可以透過建立每天恆常時間表、組織線上活動,及加入家長靜觀互助小組等去幫助自己和孩子適應網課的安排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我們了解突如其來的網課安排讓家長和孩子們難以適應,但是孩子是有韌性的,只要我們作為家長提供足夠支持,改變一下心態,想一想在危難中孩子所得到的機會以及成長,即使在網課的情況下,我們相信孩子們也能茁壯成長。

Parents Daily 為全港父母提供關於親子育兒、升學的豐富短片和內容,專輯內容包括「有星有Say」、「校長有話兒」等節目。我們以輕鬆活潑的方式為父母們提供培養孩子的資訊,更會邀請幼小校長、名人、資深教育工作者等分享教學、親子心得和實戰經驗,讓父母可以在這裡得到實用資訊之餘,更可認識更多互相分享、互相扶持的同行者。

Categories
Parents Zone

責罵無助解決問題
愛的語言助家庭和諧幸福

撰文: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張偉菁校長

小朋友在家上學,媽媽也要在家工作,同時兼顧家務和照顧小孩,難免會覺得十分疲累。 媽媽走到客廳,看見小朋友灑滿一地的玩具,頓時感到憤怒,忍不住便責罵孩子。但其實家長可以使用「愛的語言」教導孩子,冷靜又有愛地解決問題。

筆者個人很欣賞一個嬰兒配方奶粉廣告。一開始時,一個 2、3 歲的小朋友在屋內走來走去,搬動很多不同類型的玩具到後花園的泥地上玩耍,過程中把泥土和碎石等帶進屋內,當然過程中少不了跌得滿地的玩具。媽媽看到後,臉色一沉,大戰似乎一觸即發。小朋友看見媽媽的臉色後,亦似乎意識到媽媽的怒氣。怎料鏡頭一轉,媽媽竟從背後取出一副「女飛賊」式的眼鏡,對孩子扮鬼臉。於是烏雲散盡,母女擁作一團,原本的低氣壓被笑聲爆破,藏身於窗簾後的爸爸也可放心繼續「嘆」他的咖啡了。

聰明的廣告創作人給我們上了一課:更糟的事情也可以有令人喜悅的解決辦法。

解決問題只取決於態度

媽媽們在甚麼時候對家人最不滿呢?不是在母親節收不到禮物,亦不是丈夫和孩子忘記了妳們的生日,更不是為家人預備飯餐 ─ 而是在辛辛苦苦忙完家務之後,家中的其他成員卻任意地把原本整齊的客廳弄得亂七八糟!大家有同感嗎?

假如以上的事情發生在妳的身上,妳會如何處理呢?大吵大鬧?還是罵孩子罵丈夫呢?

有一個母親在廚房裡忙了一個上午,午餐也準備好了。當她到客廳時,只見到滿地玩具。她先喝杯冷水,就對不足 3 歲的孩子說:「啊!滿地的玩具,都是你玩過的嗎?」孩子笑嘻嘻點頭。「媽媽做了很多家務,現在很累了,我需要你幫忙,把玩具收拾好,你可以幫媽媽這個忙嗎?」她說。孩子開開心心的開始收拾玩具了。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這個媽媽用了一個很有效的策略去教導孩子,這策略就是「愛的語言」。她首先「觀察」情況,冷靜地了解問題,代替直接斷言是孩子把客廳弄亂。她再而說出自己當時的「感受」(媽媽很累了),然後她清楚坦白地表達她的「需要」(把玩具收拾好),最後以摯誠的態度表達出她的「請求」,所以孩子可以在她清楚的表達中收到準確的信息,知道如何配合母親,不需要胡亂猜測媽媽發怒的原因。

家庭幸福要刻意經營,家中每一個成員必須讓「愛」融入生活之中。愛包含忍耐,日常生活的溝通中,要冷靜觀察,要說出感受,要提出需要,更要表達請求。家人相處最忌互相指責猜疑,有期盼就要坦白表示,藉著上述4個要素,誠實地表達和關切地傾聽。家庭是一個「愛」的組合,「愛」這個字看似簡單,實則它千變萬化,隨時間而遷移。它如一顆種子,要相愛的人去灌溉、去栽培。孩子有時的確難教,但只要我們肯放下自己的成見,營造「愛的語言」這種非暴力的溝通方法,父母子女必定獲得和諧和幸福。

Parents Daily 為全港父母提供關於親子育兒、升學的豐富短片和內容,專輯內容包括「有星有Say」、「校長有話兒」等節目。我們以輕鬆活潑的方式為父母們提供培養孩子的資訊,更會邀請幼小校長、名人、資深教育工作者等分享教學、親子心得和實戰經驗,讓父母可以在這裡得到實用資訊之餘,更可認識更多互相分享、互相扶持的同行者。

Categories
Parents Zone

丟棄自卑感
4招建立孩子自信

撰文: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及培訓總監

關顯彬先生

家長總希望孩子能成為樂觀正向,又有自信的人。但今時今日,心理上充滿自卑感的孩子愈來愈多,為人父母的應當如何面對呢? 其實要建立孩子自信,可參考以下4個方法。

1.查明因由 對症下藥

孩子的自卑感很多不是來自天生,卻是成年人的教導不得法所造成的。有心理學家指出,不少中小學生自我意識薄弱,常常把成年人對自己的看法來評價自己,即使有了獨立的見解,往往也比較片面。

因此,在這個時期,如果老師和父母對孩子的能力評估不當,就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感。而且,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諸多批評,整天在嘮叨過不停,這種過度的評價也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還有的孩子因學習成績不好或身體健康欠佳,都會產生自卑感,所以當孩子產生自卑感時,一定要首先分析是哪種原因所造成。

2.要求要合宜 評價要合理

當父母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時,必須要了解他的能力和水準,提出恰當的要求,並給予合理的評價。例如有些孩子考試通通都不及格,父母可以先行要求他們爭取某科及格,如果孩子達到了要求,父母就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再提出進一步的要求。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要擔心孩子有反覆的情況,不要操之過急,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精神,耐心分析孩子反覆的原因,鼓勵孩子全力以赴。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看到自己在循序漸進,看到自己經過努力取得的成績,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

3.擴闊眼光 增長見識

當有自卑感的孩子與他們相若的知識貧乏和見識短淺有關,年齡相仿的孩子聚在一起時,有的談天說地,講得繪聲繪色;有的卻一無所知,無言以對,無見識的孩子和別人一比,很自然地會感到自卑。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豐富孩子的知識,開闊其眼界,提高他們的各種能力。

父母可以指導孩子閱讀,帶孩子參觀遊覽等,讓孩子同樣感到自己有了知識,有了能力,甚至不比別人差,這樣他們就會逐漸消除內心的自卑感。

4.施妙法 予鼓勵

父母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例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應體諒孩子的心情,設身處地,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以理性制定措施,而不能再感情用事,一味諷刺、挖苦、指責和埋怨。

批評對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成效不大,相反地,表揚和鼓勵倒常常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因此,孩子有了進步,父母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孩子出了問題,父母也要對其中的積極面給予肯定。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重建信心,從而克服困難,而且更可以增進兩代情,可謂一舉兩得。

Parents Daily 為全港父母提供關於親子育兒、升學的豐富短片和內容,專輯內容包括「有星有Say」、「校長有話兒」等節目。我們以輕鬆活潑的方式為父母們提供培養孩子的資訊,更會邀請幼小校長、名人、資深教育工作者等分享教學、親子心得和實戰經驗,讓父母可以在這裡得到實用資訊之餘,更可認識更多互相分享、互相扶持的同行者。

子女不是機器
在家開啟親子對話

疫情下,父母與孩子一同在家抗疫,看到子女日常上課的模樣,總難忍訓話不斷。親子間的對話變得只剩下「做完功課了嗎?給我檢查看。」「應該要停了,不要再打機了!」「不准再看電視,應該要去睡覺了!」。但孩子不是機器,不能按著你的要求過人生。家長們一起試試趁一起在家的機會,開啟親子對話吧!

生活在都市的人,都好像忘記了自己是一個人,以為每個人都是一部冷冰冰,沒有情緒反應的機器!忘了自己是一個人,會有甚麼的後果呢?若父母也忘記了孩子是一個人,孩子會有一個怎樣的人生?

如果是一部機器,設計師在設計上當然會因應自己的需要,令機器的表現達到自己的目標。機器沒有生命,但設計師會絞盡腦汁,用高端科技為機器設計與改良,務求機器的表現盡善盡美。

所以設計師不需要與機器對話,不需要問機器累不累,不需要問它願不願意 ─ 只要設計師覺得是好的,就會動工,加諸於機器身上。這樣合理嗎?很合理吧,並無不妥啊。當機器的表現傲視群雄時,人們會對機器愛不釋手,同時感謝讚嘆背後偉大的設計師。

但是,很多父母在教養子女的模式上,與設計師設計一部機器差不多。父母對人生希望達成的願望,都想要子女達成,所以為子女「設計」一條成功路,在學業及不同領域中,爭取卓越成就 。當表現不如理想時,父母會絞盡腦汁,「改良」孩子,去參加禮儀班、社交班、中英數補習班、記憶班、音樂班和游泳班等等。

父母會與孩子會有親子對話嗎?會的,但多數是那幾句,而且對話隨著孩子年紀漸長,會漸漸消失,就沒有對話了。

父母會問孩子累不累嗎?很少聽到。只是時常聽到父母説自己很累,或帶孩子很累。

父母會問孩子願不願意嗎?有時父母也很民主,會問孩子意願。但無知的孩子說了「我願意」後,就後果嚴重。因為父母隨之想孩子達到頂峰,如果中間半途而廢,就是「沒毅力」、「沒恆心」。結果,孩子達了標,父母贏了掌聲,孩子就不再繼續了。

最後,我們的孩子所得到的人生,就如一部機器,沒有自主能力,也不知道何謂「自己的人生」。

與其不斷要求孩子過你要求的生活,倒不如爭取這段在家抗疫的時間,好好關心子女,開啟親子對話,促進親子關係。

Parents Daily 為全港父母提供關於親子育兒、升學的豐富短片和內容,專輯內容包括「有星有Say」、「校長有話兒」等節目。我們以輕鬆活潑的方式為父母們提供培養孩子的資訊,更會邀請幼小校長、名人、資深教育工作者等分享教學、親子心得和實戰經驗,讓父母可以在這裡得到實用資訊之餘,更可認識更多互相分享、互相扶持的同行者。

Categories
Parents Zone

如何讓孩子正向樂觀地面對失敗?

撰文: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及培訓總監

關顯彬先生

很多情況下,給孩子帶來最大的打擊往往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對挫敗的理解。例如孩子沒被選上代表學校參加校際比賽,他們一般想到的原因可能是能力不及同學。但其實背後或許還有其他原因,可能老師擔心他弄傷了,就不能代表學校參加其他更重要的比賽。這樣做不是教孩子逃避責任,而是有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導致失敗的確實是他們自身的因素。

父母必須提醒孩子,任何人開始做一件事時往往都會有困難。父母應該勉勵孩子堅持到底,不必把盡善盡美的要求看得過重。不要迫不及待地為孩子提供幫助,讓他們自己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來迎接挑戰。例如孩子學寫毛筆字有困難,可以先讓他臨摹。

作為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面對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從而產生抗逆力。這時,父母要及時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只要勇敢一點就能做好的,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看一看下次怎樣做。父母要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同時,教育孩子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難和抗逆力。

人生中,沒有人可以長久不敗,像中國「欄王」劉翔亦曾經在倫敦奧運會中失手,只有勇於面對失敗的人,才有機會再次展現成功的笑容。

父母都要懂得教育孩子勇敢面對失敗,因為沒有人一生都是平步青雲的。我們從小明白「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道理,所以正視失敗沒甚麼可怕。但如果細察我們對這句話的認識,重點應該放在「成功」,而非「失敗」,以致於我們對失敗的認同還是有條件的。當失敗不能保證未來的成功時,失敗恐怕還是一種羞恥與罪惡。因此,父母必須好好弄清楚,自己究竟在教導孩子面對失敗,還是逃避失敗呢!

Parents Daily 為全港父母提供關於親子育兒、升學的豐富短片和內容,專輯內容包括「有星有Say」、「校長有話兒」等節目。我們以輕鬆活潑的方式為父母們提供培養孩子的資訊,更會邀請幼小校長、名人、資深教育工作者等分享教學、親子心得和實戰經驗,讓父母可以在這裡得到實用資訊之餘,更可認識更多互相分享、互相扶持的同行者。

Categories
news

在家上學無法專注 有趣活動助提升專注力

撰文: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
言語治療師 李文傑

小朋友在家上學,發現他上課完全無法坐定定,專注力很低,很容易便分心,又常常忘東忘西。家長自然會感到十分氣忿,但家長應要多加留意小朋友有沒有其他徵狀,如逃避工作、說個不停或不能遵守規定等,可能是出現專注力缺失過動症。

我們現在先進行一個簡單的心理測驗,假如上天讓你選擇一種超能力賦予你的孩子,你可以從以下10項超能力當中選取一項:超強讀心能力、超強記憶能力、超強觀察能力、超強社交能力、超強創作能力、超強語言能力、起強分析能力、超強運動能力和超強專注能力,你會選擇哪一項呢? 請你花不多於二十秒時間思考,然後才繼續閱讀以下文字。

在衆多超能力中,家長的確不容易選擇吧!無論你爲子女選擇的是哪一種超能力,都證明了你希望你子女有出色的一面。當你在上一分鐘閱讀以上文字的時候,其實你的專注力已經在發揮作用,你必需集中用眼睛觀看電腦或電話屏幕上顯示的文字訊息,並忽略其他無關的資訊,例如屏幕以外看到的事物和旁邊聽到的噪音。如果你剛才發揮了高度的專注和觀察力,可能你還會發現筆者把第七種超能力打錯成「起強」,而且以上只有 9 項超能力而非 10 項。

專注力是大腦認知活動之中的一項能力,對學習極其重要。專注力是指在適當時候對某一重要事物所保持的集中性,並包括對無關事物所進行的忽略性。專注力故然不是甚麼特別技能,但如若欠缺它則萬萬不能,尤其是對於正處於學習階段的小朋友。學習新事物涉及多重認知步驟:大腦需要把種種資訊吸收,繼而進行分析,最後把經處理過後的資料寫入長期記憶中。而專注力正是這些認知活動的前設,假如專注力不足,學習任何東西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專注力缺失過動症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很多家長可能也會有以下的疑問:「怎樣才算是專注力不足呢?專注力不足是否等同患上專注力缺失過動症呢?」根據《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專注力缺失過動症有兩大主要症狀,分別是專注力缺失(inattention)和過動衝動(hyperactivity and impulsivity),而這兩大症狀可同時出現或分別出現。


大部分專注力缺失過動症的患者,都是在小學階段起才被發現,因爲自小學開始,患者的症狀更容易被察覺。患有專注力缺失過動症的兒童在很年幼時或已有跡可尋,而一些較爲明顯的專注力缺失過動症個案,在 4 歳至 6 歳之間已經能夠被診斷。如家長懷疑孩子患上專注力缺失過動症,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對於兒童,若果符合以下六項或更多的症狀,持續半年或以上,且出現於兩個或以上的場合並影響正常活動,就可能是屬於專注力缺失(inattention):

  1. 經常在學校功課或其他活動對細節不留心
  2. 經常於做功課或遊戲時不能持續專心
  3. 經常像聽不到別人對他說話
  4. 經常不能遵守規則,並且不能完成學校或家中的任務
  5. 經常於組織工作和活動時出現困難
  6. 經常逃避需要長時間專注的工作
  7. 經常遺失在工作和活動時需要的東西
  8. 經常容易分心
  9. 經常於日常活動中表現出健忘

另外,如果符合以下 6 項或更多的症狀,持續半年或以上,且出現於兩個或以上的場合並影響正常活動,就可能是屬於過動衝動(hyperactivity and impulsivity):

  1. 經常坐臥不安,手或腳在動來動去
  2. 經常在要求坐下的情況下離開座位
  3. 經常過分地跑來跑去或爬來爬去
  4. 經常不能安靜地進行或參於休閒活動
  5. 經常持續精力旺盛
  6. 經常說個不停
  7. 經常於問題未說完之前搶着回答
  8. 經常於輪候性活動中不能耐心等待
  9. 經常干擾他人


專注力
語言能力提升方法

專注力與多種能力相輔相成,當中包括語言能力。因此,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可能會出現語言問題。即使孩子沒有明顯的專注力不足問題,提升專注力依然對其於語言或其他學習活動有所幫助。



其實有很多簡單有趣的活動能有效增強孩子的專注力,例如在找不同遊戲中,小朋友需要在兩幅相類似的圖畫中尋找不同之處。此遊戲要求小朋友高度集中地,用眼睛不斷來回望向兩幅圖畫,仔細分析當中的相異之處,並忽略圖畫中的相同處,以及忽略圖畫以外的視覺或聽覺干擾。而且,遊戲難度更可隨小朋友的能力增加或減少。除此之外,砌圖遊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砌圖遊戲中,小朋友也需要集中地運用視覺觀察和分析拼圖塊,以及忽略拼圖以外的視覺或聽覺干擾。適度並有步驟性地透過需要專注力的遊戲,可以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

只要於需要專注力的遊戲之中,加入一些語言表達的元素,便可以在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之餘,同時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於以上提到的找不同遊戲中,家長可鼓勵小朋友一邊玩,一邊用不同的句式來形容兩幅圖畫之間不同的地方,例如:「左邊圖畫的蘋果是紅色,右邊圖畫的蘋果是綠色。」如果小朋友的答案過分簡單,家長可運用重建句子的方式,讓小朋友耳濡目染地學習適當的句式。

同樣地,於需要專注力的遊戲之中,加入一些語言理解的元素,便可以同時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和語言理解能力。例如家長首先可以在一張白紙上任意地畫上 5 顆星星和 5 個圓形,然後發出指令:「替所有星星加上笑臉!」或「替所有圓形加上眼睛!」等等,如此類推。在此等遊戲中,小朋友需要集中地運用聽覺吸收、理解發施號令者的訊息,繼而集中地運用視覺找出正確的圖形並加上圖案,過程中需忽略目標圖形以外的視覺干擾或指令以外的聽覺干擾。

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如家長懷疑孩子患上專注力缺失過動症,一般可尋求專業的兒科醫生、兒童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或教育心理學家作出評估。如果小朋友在學習上出現明顯問題時,醫生或心理學家也會按需要轉介個案至職業治療師或言語治療師,作進一步評估及治療。

Parents Daily 為全港父母提供關於親子育兒、升學的豐富短片和內容,專輯內容包括「有星有Say」、「校長有話兒」等節目。我們以輕鬆活潑的方式為父母們提供培養孩子的資訊,更會邀請幼小校長、名人、資深教育工作者等分享教學、親子心得和實戰經驗,讓父母可以在這裡得到實用資訊之餘,更可認識更多互相分享、互相扶持的同行者。